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流对濮阳地名景观的影响

李平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摘要:河流等水文信息对濮阳地名的命名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地名景观的产生就与河流有关,反过来,从这些地名景观中可以找到河流的演变印迹,了解当地的历史与文化。

关键词:河流;濮阳;地名;景观




地名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是“具有指位性和社会性的个体地域实体的指称”,既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又是地域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濮阳为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厚重,地名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对濮阳地名进行语言文化研究,不仅可以深化人们对地名语言规律的认识,更能进一步了解濮阳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从地名中感知地理人文变迁。



一、地名景观与河流


“地名景观”这一术语自“地理景观”一词模拟而来,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群体地名的通名或专名集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因素的一致性所形成的地名群体特征。地名分布研究是区域地名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存在丰富的地名景观,如北京的“胡同”地名景观,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以杨、柳、松、槐等植物名称为专名的地名景观,长三角地区泾、浜、堰等通名景观。地名是代表地形或地域的符号,故其命名常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地名,而河流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元素,往往能够在地名上留下演变的印迹。

古代濮阳地区有很多河流湖泊,濮阳之名就源于濮水,濮水为古黄河支流济水的一脉,《水经注》卷五河水载:“又东北过卫县南,又东北过濮阳县北,瓠子河出焉。” 濮水“上承济水于封丘县,即《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受济者也”,桑间濮上、庄周垂钓于濮中的“濮”也都指濮水。瓠子河,本为黄河的一条支流,西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从濮阳西南瓠子口南决成河,故名。《史记·河渠书》载:“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水经注》卷二十四载:“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瓠子河曾泛滥20余年,给当地人们造成了巨大灾难,汉武帝亲临瓠子口,写下《瓠子歌两首》。历史久远的雷泽也有部分在濮阳境内,《尚书》禹贡篇载:“雷夏既泽,雍沮会同。”《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

黄河是河南省濮阳境内一条最大的河流,自新乡长垣县何寨村东流入濮阳,后经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县南界,由台前县张庄村北出境,境内流长约168公里,流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濮阳地区因黄河等河流形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地名景观,其中以“堌堆”为代表的丘类遗址以及表远指义的“那里”较为特殊,通过对其分布地域的考察,可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地名景观背后的地域文化内涵。



二、“堌堆”与丘类遗址



濮阳地区有18个带“堌堆”的地名,主要是“姓氏+堌堆”的形式,如“田堌堆”“朱堌堆”“徐堌堆”;另有“亚堌堆”“蒲笠堌堆”“尖堌堆”“前堌堆”等其他形式“堌堆”的地名。这类地名台前县占8个,分布最多也较为集中。“堌堆”类地名并不是濮阳专有,在濮阳临近的山东菏泽、济宁以及河南的商丘、周口都有分布,菏泽带“堌堆”的地名多达100多个。

据《汉语地名通名集解》,“堌”用作自然村落名时,主要分布在山东相接省份,这与上述情况相符。濮阳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堌堆”在濮阳地名中出现符合上述分布规律。《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并没有录入“堌堆”这一条目,但对“堌”有较为详细的解释。《汉语大字典》:“堌,河堤,多用于地名。”在鲁西南方言中,“堌堆”就是土岗子,因此结合“堌”在词典中的意义,可将“堌堆”理解为大土堆。

濮阳地区“堌堆”类地名多分布于河流两侧(见下图1)。《台前县志》载:“台前地名具有地域的相对集中性,其中岭、堌堆、岗多分布在县境南部,临黄河两侧居多,其次是金堤河沿岸。”濮阳县、范县境内的“堌堆”类地名也多分布于河流两岸,如濮阳县的“聂堌堆”在黄河北岸、“前后堌堆”在金堤河支流东侧,范县的“蒲笠堌堆”在黄河西岸、“田堌堆”在金堤河支流的右侧。


为何会呈现“堌堆”地名景观?这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其中黄河等河流是形成“堌堆”地名景观的重要条件。黄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善淤、善决、善迁的河流。自古以来,濮阳地区就是受黄河泛滥危害的重要地区之一,因其地势较为低洼,黄河一旦泛滥,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就会毁于一旦。“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黄河迁徙改道达26次之多,其中在冀鲁豫结合地较大的改道多达8次,每一次改道都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自汉代以来,台前区域受灾更是多达70余次”。

在这种情况下,为躲避水患,当地居民只能选择高地居住。千百年来,在与黄河一次又一次的搏斗中,当地居民也逐渐加高居住地基,减少黄河泛滥的威胁,由此形成了数米之高、形如山丘的“堌堆”。后来黄河治理,当地居民也不再需要加高地面,“堌堆”也逐渐被废弃,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堌堆”消失的重要原因,但这些“堌堆”遗址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证。例如台前县吴坝乡的“徐堌堆”就是龙山文化遗址,春秋称之为桃丘。《春秋》里说的“桓公十年(前702年)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就是指此地,当地人称为会盟台。明弘治年间,此处土丘面积尚有八亩多,徐氏迁此建村,遂名“徐堌堆”。

“堌堆”属于丘类地形。丘类地形指历代聚落居住在同一地点,因不断建设形成高起的遗址。豫东北和鲁西南地区存在大量丘类地形文化遗址,这些遗址一般呈圆形土包状矗立在平原之上,被称为“堌堆”“丘”“岗”“台”等,如濮阳的“蒯聩台”、菏泽的“安丘堌堆”、鹿邑的“栾台”。袁广阔认为仰韶文化晚期以后河流泛滥,居民不得不对房屋进行改建和增建,由此形成了丘类遗址,稍微大点的遗址还在同时期建有城墙,“与当时气候变迁的情况结合考虑,其应是龙山时期气候一度变暖,雨量增多,河流频频泛滥造成的。大型遗址中城墙的建设往往集中,应是为了抵御水患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那里”与指代义


濮阳地区有10个带“那里”的地名,分布在台前县马楼、孙口和打渔陈3个乡镇,都是“姓氏+那里”的格式,如“马那里”“黄那里”“闫那里”“高那里”“田那里”。与台前县隔黄河相邻的山东济宁梁山县也有18个“姓氏+那里”地名,如“张那里”“阎那里”“梁那里”“吕那里”。从分布上看,两个地区中带“那里”的地名大都属于黄河滩区,离黄河较近(见图2)。“姓氏+那里”这类地名在全国较为少见,濮阳、济宁县志资料中未见其地名释义,历史典籍中也没有记载。笔者尝试着从两个角度对濮阳与济宁地区的“那里”地名景观进行解释。


(一)“那”“里”分离


“那”作为地名通名在两广地区也很常见,如广东省湛江市的“那良”“那加”“那蒙”。徐松石先生在1939年所著的《粤江流域人民史》中首次分析了地名中“那”字的意义,他认为“那”与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有关,在壮侗语中是“水田”的意思;游汝杰分析了“那”字地名的地理分布;李如龙辨析了福建地名中的“拿”与“那”之间的关系,认为“拿”就是广东、广西地区的壮语地名用字“那”。

“里”为会意字,《说文》:“里,居也”。从田,从凸,其本义为人居住的地方,人依靠土地生活。《诗经》有“将仲子兮,无逾我里”的句子,引申为邻里、故乡,后又引申为居民组织单位,其制不一,有二十五家为一里,五十家为一里等;又引申为长度单位,一里为500米;后又通“裏”表示内部。

“里”字作为地名通名,在濮阳地区广泛分布,如“八里庙”“炉里”。具体来说,一部分“里”来源于古代基层政区单位,如明朝时期的里甲制度。如濮阳市的“南里商”。相传因黄河支流流过此地,山西有两个盐商在这里石桥南北开店经商,后来形成聚居。明清实行里甲制,故名“里上”,后演变为“里商”。一部分“里”与数字相结合,表示长度,如濮阳县五星乡的“东西八里庄”。还有一部分“里”指居住的地方,《说文·里部》:“里,居也。”如孟轲乡的“前炉里”,据说是明初自山西移民至此,以烧炉打铁为生,故名“炉里”。若按上述解释,濮阳地名“那里”中的“里”应是第三种情况,即村民聚居的地方。

若按徐松石等学者的研究,则濮阳地名中的“那里”与壮语“那”是否有关,需要考察濮阳台前等地区有无壮族移民记录。

据1989年《濮阳县志》统计,汉族占全县人口的99.8%,其他12个民族仅占0.2%,壮族在占比0.2%的少数民族中也并不占优势。《台前县志》中对“朱那里”有简略记载:“明洪武年间,大量移民来此定居。打渔陈乡朱那里、后方乡大王和王坊、孙口乡西影唐的刘街等许多村庄均由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由此可见,朱那里建村应在明洪武年间,村民主要来自山西洪洞县。我国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山西洪洞县少有壮族分布,故壮族从山西迁来的几率很小。除此之外,县志中与广西等地有关的记载只有“20世纪80年代后,有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少数妇女流入台前结婚定居”一条,但此时“那里”地名已经出现,对地名命名并无意义。查济宁梁山地区县志,也未发现有壮族聚居或两广地区移民的记录,所以可推断,台前、梁山等地区并未出现壮族移民的历史。再者,台前县虽靠近黄河滩区,水稻在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但主要农作物还是小麦,水稻种植没有形成像两广地区大面积的种植记录。故据上分析,“那”理解为壮语水田的证据不足,“那里”不能分开解释。


(二)指示代词“那里”


博雅地名网上对梁山县的“孔那里”村有简要解释:“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下辖村,明崇祯年间,孔氏祖由曲阜迁此建村,以姓氏和方言命村名为孔那里。”据此,地名中的“那里”应是地域方言,台前与梁山隔河而望,两地方言大体类似。

“那里”在汉语大词典中主要有两个义项,第一是作为疑问代词,表示什么地方,如宋代周密的《杏花天》:“一色柳烟三十里,为问春归那里?”现代汉语里这一义项已被“哪里”代替。第二则是作为指示代词,指比较远的处所。笔者发现,台前方言中会把表指示代词的“那里”读作“nàhe”,比如“你在那里干啥呢?”方言说法为“你在nàhe干啥呢”,地名中也是一样,“马那里”会被叫做“manàli”或“manàhe”,所以根据读法的一致性可推出,当地村民的交流习惯中地名“马那里”的“那里”与“你在那里干什么”中的“那里”是同一词,都是表不确指指示处所的代词。

据以上分析,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研究思路,即地名中的“那里”应作为一个整体词分析,为表远指义的指示代词。地名中的“马那里”“黄那里”等可以理解为姓马的那个地方、姓黄的那个地方。但为什么“那里”地名只分布在黄河滩涂区附近呢?这可能还与黄河泛滥导致的村落搬迁有关。

黄河素有“铜头铁肩豆腐腰”之说,台前一带就处于黄河“豆腐腰”的下端,台前与梁山一带地势低洼,洪水更容易在此汇聚,有时数年也不干涸。明代开挖会通河后,运河和黄河交叉,濮、范以上泛水又曾多道注入,不断冲击河堤,境内受灾严重,在洪水威胁下,人们不得不多次搬迁。数次搬迁中,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村庄,原有村庄分散,村名相应发生变化,所以人们用“姓氏+那里”以示区别。从“那里”表远指义的角度看,“姓氏+那里”地名应是外村人的一种称说方式,“马那里”即意为“姓马的人家居住的地方”。村庄会迁徙,但一个家族的聚居地可一直被称为“姓氏+那里”。

《濮阳地图名册》在介绍台前孙口乡时也说:“孙口乡原在临黄堤南,因黄河故道,村民迁移到堤北丁那里,现在孙口实际上是原丁那里。”这也为村庄迁移提供了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临黄大堤虽然没有再溃决,但是黄河河床还在不断滚动。据《台前县志》记载,李那里、贾那里、黄那里几个村庄曾在1957、1956、1949年落河,村庄那时还在不停迁移。



四、其他地名


除上述两种较为特殊的地名景观外,还能从很多濮阳地名中看到河流湖泊的印迹,濮阳县子岸集就是一例。子岸集在濮阳县城南12公里处,因村建在瓠子河北岸,得名为子岸,后发展成集市,改称子岸集。上文提及的瓠子河本为黄河的一条支流,《水经注》卷二十四载:“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瓠子河曾泛滥二十余年,给当地群众造成了巨大灾难。瓠子河今已绝迹,但地名子岸为其存在提供了证据。再如柳屯乡的没岸村,据说是明洪武年间刘王两姓从山西洪洞迁居于此,此地为古黄河道,因河道在此多有变换,河岸不固定,所以称“没岸”。此外,夹河、清水河、堤洼、苏堤等地名也是如此。

河流湖泊创造了地名,地名也在记录着濮阳地区的水文历史,地名有时还能提供地理环境信息。濮阳县海通乡位于濮阳县南部,现有张称湾、王称湾、任称湾、甘称湾四个“称湾”,据地名资料中记载,相传诸姓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处,因此处像秤钩形的濮水拐弯处,故名。濮水现已干涸,历史上濮水支流或此通彼塞,或此塞彼通,所以古籍记载不尽相同,但王培勤认为,如“王称湾”说法确凿,则濮水应由此进入濮阳县境内。

还有一些地名中并不包含“河”“岸”“堤”等与水文相关的常见通名,但也与水文有关。濮阳县新习乡乡政府西南有马凌平、董凌平、吉凌平、常凌平、李凌平五个“凌平”地名,“凌平”实应为“灵平埽”,“埽”是旧时治河治水的工具,将秫秸、石块、树枝捆扎成圆柱形堵住决口或保护河岸,此类工具称为“埽”。《宋史》卷九十二河渠志二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黄河“大决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元丰元年四月丙寅,决口塞,诏改曹村埽曰灵平”。《开州志》载,元丰元年(1078年)四月,“治河者创横埽之法,以遏绝南流。五月朔,新堤成,河旋北流。奏入,诏名埽曰‘灵平’”。

这是治水者战胜洪水的一个发明,就是用大批木桩、石块、树枝、土袋等沿大堤横斜建一条大坝将急流引开,起到了阻挡、调节水流方向的作用,使堵决工程得以成功,但当时被官员宣传为“皇恩浩荡,神助灵验”的结果,为记载皇帝功劳,故命名为“灵平埽”。后来于灵平埽旁形成村庄,故名“灵平”;因“灵”“凌”读音一致,逐渐演变为“凌平”。从“灵平”到“凌平”,见证了人们与洪水斗争的历史。

地名与地域之间相互影响,不同地域之间,因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常常会反映在地名上,所以可根据地域特性说明地名的特性,也可根据地名的特性说明地域的特性。对地名景观进行研究,不仅是地理学上的探索,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更能挖掘出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作者:李平

选稿:郑雨晴

编辑:郑雨晴

校对:袁云

责任编辑:林丽婕









往期推荐

南昌方言地名通名历史层次分析

天津“河北新区”地名文化保护的思索

姓氏文化对地名的影响 ——以临沂兰山区地名用词为例

河南城镇历史地理初探

历史时期崤函古道区域城镇发展初步研究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